轻松扫码,快速查询快递单号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在手机上查询快递单号?

如今,网上购物变得更加方便,很多朋友都会在网上购物。
如果我们想验证自己的快递单号该怎么办?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如何在手机上查看快递单号。

第一种方法:

首先我们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程序,然后点击位于首页中间的【更多】选项,如图。

然后点击应用界面中的【MyExpre ss】选项,如图所示。

然后,在快递界面,我们输入我们的快递单号,也可以按右侧的条码扫描图标进行扫描查询,如图。

然后就可以看到我们快递的物流详情,如图。

第二种方法:

1.首先,在手机上打开百度,然后点击首页右下角的【我的】,如图。

2.然后点击“常用功能”栏中的【扫描】选项,如图。

3.扫描二维码后,我们会进入快递单号查询界面,点击【提单号】,如图。

4.然后就可以看到快递的物流详情,如图。

5.如果我们没有快递条码,也可以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快递单号,也可以如图所示查看物流情况。

寄快递怎样扫码自助下单

您还可以享受快递公司提供的优惠活动,如首单折扣、积分兑换等,为您的快递体验增添不少便利。

快递单上这种二维码涉嫌欺诈

快递订单上的二维码可能存在欺诈行为。
韵达、极兔的订单中,申通快递的比例超过70%,中通快递的订单比例超过60%。
这些二维码往往会引导消费者参与“提货福利会”轮播抽奖等有奖活动。
然而,这些活动往往需要消费者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并承担被欺诈的风险。
消费者在领取快递时应警惕此类二维码,他们会注意到快递单下的各种慈善代码。
这些二维码非常常见,尤其是在百世快递,高达80%的订单都包含此类促销广告。
此外,圆通、申通、韵达、极图等快递订单70%以上有此类广告,中通快递订单60%以上有展示。
当消费者扫描这些二维码时,往往会被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参与促销活动。
反而。
安徽省消保委对快递订单二维码广告发出警示安徽省消保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快递订单抽奖广告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1111个样本中,有674个样本含有二维码迷你广告,占比60.67%。
其中,最常见的广告平台是“天天赚钱,秒付”活动,占比39.32%。
这些广告往往要求消费者邀请好友帮助自己获得抽奖机会,然后通过抽奖金币、幸运积分等方式积累积分,达到兑现的目的。
然而,尽管有一个人邀请了大约20个朋友来帮助他们调查,但其他参与者最终都没有能够兑现,但他们都免费下载了该应用程序并推广该程序。
微博正在讨论快递单二维码诈骗事件。
安徽省消保委检测统计分析了1111份快递订单样本,其中含有二维码迷你广告的样本674份,占比60.67%。
其中,观看次数最多的广告是该平台的“天天赚钱,秒到账”。
活跃率为39.32%。
这些广告使用朗朗上口的慈善口号来推动包裹所有者参与。
然而,这些广告口号背后并没有真正的免费赠品,相反,消费者不断被迫通过可疑广告帮助他们的朋友并填写个人信息。

快递上的二维码可以随便扫吗

*我可以扫描快递上的二维码吗?*“仔细扫描”是关键。
很多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背后,其实都是广告。
例如,“双11”期间,快递包裹上经常出现“扫码领红包”、“扫码领手机”等标语。
然而,很多人扫描后发现,出现的不是预期的红包或礼物,而是各种小广告。
专家提醒用户仔细扫码,避免重复使用。
*扫描快递上的二维码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某些二维码提示用户申请卡或进行购买。
市民冯女士反映,扫描二维码后,发现必须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担心这样会导致信息泄露。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收到过类似的带有二维码提示扫描的包裹。
*本广告由菜鸟负责。
菜鸟表示,该广告位正常运营,广告由正规商家投放并已展示。
用户可以选择不填写信息。
*鼓励扫码行为可能涉嫌违规。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公示必须真实、全面,不允许虚假或者误导性公示。
同时,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当明确说明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取得用户同意。
*近期,多件快递包裹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导致多地启动联合排查和追踪快件。
一些接触过与疫情相关包裹的消费者,已将健康码改为黄码,甚至需要居家隔离。
如何安全收快递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收货时,建议用户要求快递员将包裹放置在指定地点,如自家门口、小区门口、快递柜或邮局,然后自行取件。
使用快速储物柜时,请尝试使用非接触式方式扫描二维码。
对于需要当面签收的包裹,应首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保持安全距离。
*对于从中国低风险地区寄出的包裹,用户在取件前应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开取件高峰,避免人群聚集。
回家后,立即打开包装并按垃圾分类处理,避免将外包装带回家。
整个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
*对于来自国外或中高风险地区的包裹,使用者应佩戴口罩和手套,用75%酒精或1:10084消毒液对包裹内外表面进行消毒,或将多个瓶子露天放置。
空中阳台等户外场所再次开放。
打开包装后,内部和外部物品也需要进行消毒。
外包装消毒后,必须立即分类并作为废物处理。
全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过程。
资料来源: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广东健康在线等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