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模式解析与竞争优势
什么是供应链物流
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施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协调生产、供应、销售和物流活动的战略性综合管理功能。供应链物流重点关注供应端的物流活动、生产协调和采购计划、销售端的客户服务操作和订单处理以及财务端的库存控制。
根据生产、供应、销售和物流活动协调功能的差异,供应链物流模式可概括为批量物流、订单物流和准时化物流三种模式。
协调包裹物流的基础是预测客户需求。
制造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预测。
根据预测假设,制造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批量进行的,包括批量采购、批量生产、批量销售,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批量物流。
定制物流协调的基础是客户订单,制造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客户订单的基础上的。
在订单环境下,制造企业的经济活动以订单为中心,销售、生产和采购都是根据订单进行的,物流也是在客户订单产生的经济活动基础上形成的。
订单物流主要出现两种模式:一种是面向终端客户订单的模式,即以终端客户订单为基础,如戴尔模式;另一种是面向客户订单的模式,即以客户订单为基础的物流模式。
模型; 渠道客户订单,如海尔模式。
海尔式物流的最大特点是“一流的三网”物流体系。
“一流”就是订单流。
海尔开展采购、生产等活动通过客户订单进行活动。
海尔的客户主要是海尔门店和零售店,因此海尔采用基于客户订单渠道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准时化物流是订单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基于准时化管理理念的现代物流方式。
准时化物流可以在准确衡量生产线每个技术环节的效率的基础上,根据订单进行精确计划,消除所有低效率和浪费,例如基于平衡生产和看板管理的丰田模式。
供应链物流的竞争优势 Senil Chopuri 和 Peter Meindl 认为供应链的特点是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的权衡。
任何提高响应能力的策略都会带来降低盈利能力的额外成本。
由此可见,供应链具有两类竞争优势:一是响应优势,二是成本优势。
影响供应链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库存、运输、设备和信息。
基于这些影响因素,Senil Chopra等人所说的供应链很可能就是供应链物流。
因此,笔者认为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物流还应该具备两类竞争优势:响应优势和成本优势。
Senil Chopra等人认为,供应链敏捷性主要体现在执行以下任务的能力:响应需求的大幅变化、在较短的供应周期内满足需求、提供产品多样性、生产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要求的高度创新的产品。
笔者认为,这些挑战可以分为两类应对能力:一是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二是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
供应需求。
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是指当市场需求波动时,根据需求变化率改变供给率的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应对需求大变化、提供多元化产品、生产高度创新的产品。
从能力上来说; 供需响应能力是指客户下订单后所需的供应周期,主要体现在能够满足较短供应周期的需求和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要求。
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物流响应能力是指通过响应需求变化的能力,或响应供应需求的能力,或同时具备这两种响应能力而创造的竞争优势。
日本诊断与物流研究会认为,现代物流成本是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的总和。
制造企业供应链物流成本中所包含的成本也应为两者之和。
根据供应链物流的竞争优势理论,我们可以分析制造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成本优势,重点分析决定供应链物流总成本的部分。
基于此,认为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成本应包括超额成本、投资成本和批次成本三个方面。
过剩成本是指因生产过剩而产生的供应链物流成本,包括为过剩产品支付的销售、制造、采购和物流成本。
超额成本包括两类:一类是按时生产过剩的产品,即实际产量超过实际需求,另一类是按时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即在需求产生之前完成产品的生产; 分别称其为超额成本 1 和超额成本 2。
投资成本是指为实现供应链物流高效率而付出的成本,例如改进成本。
响应客户需求。
批量成本是指供应链物流过程中因流量大小而产生的成本。
供应链物流的经济优势意味着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成本达到行业最低水平。
供应链物流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模式主要包括三大类、四种形式。
每种车型都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出不同的竞争优势。
批量物流是一种基于客户预测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因此涉及批量采购、最大产能大规模生产以及库存销售。
该模式在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但由于大规模生产,这种模式会导致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导致第二类超额成本处于较高水平。
需求预测不准确会导致库存过多积压; 渠道,导致第一类的过剩成本较高,所以该模式的过剩成本较高。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由于采用最大产能量产,应对最终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能力很弱,因为在最大产能量产时,很难调节产品的数量和品种。
有库存时生产; 销售最终是消费者总能立即收到购买的产品,这对最终消费者的市场供应非常敏感。
因此,批量物流对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较弱,对市场供给的响应能力较强,超额成本较高,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较低。
戴尔物流是一种基于终端客户订单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它通过生产而不是库存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戴尔物流可以及时、准确地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但戴尔客户却不得不等待。
收到订购的产品需要1至2周的时间,因此市场对供应的反应能力非常弱。
在物流成本方面,戴尔式的物流让戴尔通过生产客户订购的产品来消除因生产过剩而造成的库存积压,使得Tier 1过剩成本非常低。
戴尔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带来高性能; 第二类额外费用。
戴尔的物流模式决定了客户订单规模小、订单量大,这就要求戴尔拥有非常强大的客户订单信息处理能力,因此信息设备的投资成本较高。
戴尔物流采用大规模定制和大批量生产。
另一方面,客户数量少,客户数量多。
为了缩短产品交付时间,戴尔采用包裹运输方式,这会导致运输成本更高。
戴尔物流服务包的成本处于中等水平。
由此可见,戴尔物流的需求响应强,市场供应响应弱,投资成本高,批量成本适中,超额成本低1,超额成本高2。
海尔式物流的本质是通过传达客户预测来引导客户并管理客户活动。
公司以渠道客户的订单为基础。
因此,海尔产品必须能够满足渠道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但不能随渠道变化而变化。
变化。
在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中。
由于渠道客户对终端消费者的预测比海尔自身的需求预测更准确,因此海尔物流对终端消费者需求的响应能力强于批量物流,但远弱于戴尔物流。
海尔式的物流是由渠道客户的订单驱动的,因此渠道客户保留海尔产品的库存,这确保了对客户交货的高水平及时响应。
由于是渠道客户订单驱动,海尔式物流虽然没有同流批量,“批量物流很大,但渠道客户的订单量远大于终端消费者,所以批量”成本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引入批量生产,海尔式物流仍然会产生较高的二类过剩成本,而其生产的产品又是渠道客户订购的,所以一类过剩成本很低。
由于通过渠道接受客户订单,采用批量生产,因此生产设备投资成本较低。
虽然客户订单处理能力高于批量物流,但低于戴尔物流。
海尔的物流成本处于中间。
因此,海尔物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较低,市场供应响应能力较强,超额成本1低,超额成本2高,中间投资成本和批次成本也较高。
丰田物流也是一种基于客户订单渠道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但由于丰田的生产计划是基于上周的渠道客户订单,这为丰田的物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了高效的环境,并且丰田采用平衡生产和看板管理方法,可以确保及时响应;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计划的调整,形成了强大的丰田的物流方法能够应对需求的变化。
还有一点是,丰田客户可以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丰田产品库存。
虽然体量不如批量物流和海尔式的物流模式,但其供应链物流的快速响应可以保证及时交付给终端消费者。
。
丰田物流跨渠道跟踪客户订单,并使用平衡的生产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两类超额成本。
但这种模式的实施,生产过程中产能无法充分利用,且对准时生产的渴望迫使物流以小批量的方式运作,批量成本非常高。
为了实现生产柔性,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动态,提高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生产和信息设备的投资成本也相当高。
由此可见,丰田物流具有较强的需求响应能力、较强的市场供应能力、较低的超额成本、较高的投资和批量成本。
通过对上述三类、四类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分析,其各自的竞争优势特征分布如下表所示: 图: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的竞争优势特征表。
供应链物流测绘。
模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造企业不同的供应链模型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特征。
每种模式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和产品的特点相匹配,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认为供应链模式应符合企业和产品的以下特点。
批量产品物流必须充分利用其具有批量和投资成本低、对供给需求反应能力强的优点,避免对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差、超额成本高的缺点。
因此,批量物流更适合市场需求波动小、预测准确度高、市场需求量大、客户期望立即收到的产品。
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制造企业可以与零售商合作,从零售商那里获取最终用途的消费者需求信息,而不是依赖直接渠道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作为预测的基础。
戴尔物流应发挥其应对需求变化能力强的优势,避免应对市场供应需求能力弱的劣势。
因此,戴尔式物流更适合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客户购买频率较低、客户愿意延迟购买的产品。
戴尔式的物流要求企业有一个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来自终端客户的大量不同的采购信息,因此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要求非常高。
海尔式的物流必须利用其快速响应需求的能力,依靠渠道客户的订单来实现成本优势。
因此,海尔式物流更适合需求量大、客户希望立即收到的产品。
海尔物流模式的适应范围比较广。
如果制造企业能够与渠道客户合作,供应链模式就能有效发挥作用。
丰田物流应该利用其响应需求变化的能力、响应供应需求的能力以及较低的超额成本。
因此,丰田物流的需求波动较大,更适合的产品是那些。
客户立即想要它。
这种模式适合短渠道分销,特别是一线渠道分销的产品。
丰田式物流对企业的操作系统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供应链物流能力 马士华等认为,供应链物流能力由物流要素能力和物流运作能力组成。
供应链物流能力是指物流企业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直至最终产品的交付,力求为客户价值最大化、物流成本最小化的供应链。
通过销售将产品提供给用户。
物流活动中成功提供相关物流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客观(设备、设施)能力和主观能力。
供应链系统通常由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组成。
组织结构一般有三种模型:线性模型、链式模型和网络模型。
不同的供应链结构模式有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物流系统结构。
供应链物流系统通常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配送物流组成。
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可以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公司的物流部门提供。
供应链物流管理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指围绕供应链核心产品或核心活动的物流管理系统。
第一个主要涉及围绕主要产品原材料的生产、分销和供应组织的供应链物流管理。
例如供应链物流管理汽车生产、流通和原材料是一个物流管理系统。
专注于汽车产品。
后者主要是指以核心物流业务为系统组织起来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如第三方物流、配送或仓储,或运输供应链物流管理。
这两类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主要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包括:协同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供应链运输管理、持续补货(CRP)、配送资源计划(DRP)、准时制技术(JIT)。
快速响应系统(QR,QuickResponse)、响应客户请求的有效系统(ECR,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
物流供应链是什么
物流供应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的物流活动,还包括家庭和个人的物流需求,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物流运作。当我们整合这些不同领域的物流活动时,就可以创建一条完整的、连续的物流链,称为完整的物流链或完整的供应链。
简单地说,供应链物流是一个有机的物流链。
从消费者或顾客产生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直至满足这些需求结束,所涉及的所有物流活动将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链条。
这个链条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货运、配送到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的各个环节。
在理想的世界中,运转良好的物流链应该是绿色的。
这意味着在每一条供应链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绿色物流不仅有利于减少碳排放,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构建高效的物流供应链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流网络延伸、运输方式选择、库存管理策略、信息技术应用、客户服务等。
只有优化这些方面,才能保证物流链供应,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企业、家庭还是非营利组织,都必须重视物流供应链的建设。
通过改善物流、减少资源浪费,企业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还可以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物流供应链是什么
1、物流供应链管理是针对供应链中核心产品或业务的管理体系。2、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针对核心产品的制造、流通、原材料供应所组织的供应链,如汽车行业的物流管理。
3、还包括物流的核心业务,例如: B.第三方物流、销售、仓储和运输组织的供应链物流管理。
4.虽然这两种管理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5、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原则是结合供应链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物流方式,在保证物料有效流动的同时,满足供应链的运作要求,使总体物流成本最小化,最大化总体效益。
6、供应链物流管理本质上与其他物流管理相同。
两者都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并使用系统视角和系统工程方法。
7、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独特性在于,在组织物流活动时,充分考虑供应链的协调配合需求,如库存管理、运输批次、运输衔接和供需关系等确保供应链企业之间加强协调,同时满足运营需求,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物流供应链是做什么的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旨在优化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产品流动和存储。这种管理活动确保在整个供应链中实现最大的成本效率,同时满足客户服务要求。
供应链管理涵盖计划、采购、生产、分销和收入等几个关键方面: 1、计划:这是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层面,涉及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以确保采取高效且经济的方法。
。
满足客户需求。
良好的规划涉及建立控制供应链的机制,以确保提供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 采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建立包括定价、交货和付款的运营体系。
同时整合了供应商管理流程,包括收货、验证货物、运输至生产部门、审批供应商付款等。
3. 生产:涵盖生产、测试、包装和准备装运所需的活动,这是供应链中最复杂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量和工人效率的衡量。
4.配送:通常被称为“物流挖掘”,涉及处理订单、构建仓库网络、调度配送人员、创建商品定价系统,以确保货物顺利交付给客户。
5.退货:作为供应链中解决问题的环节,涉及创建一个网络来处理客户退货并提供支持,特别是在产品出现问题时为客户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销售产品,还要提供满意的服务,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从库存管理和供应物流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库存协调,以减少库存投资和成本。
相比之下,传统的物流管理往往只是转移库存,而不是真正减少库存。
供应链管理通过共享生产计划等信息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安全库存。
在成本控制方面,重点是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最终成本,即实际发生的总成本,包括采购成本、配送成本、库存成本等,而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最低成本。